时间:2022-10-01 12:00:15来源:网络整理
接下来,我们也将一起来看看案例,看看如何验证这两个方面。它分为七个主要问题:
问题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问题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问题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问题四:固定资产盘点(真实性)
问题五:固定资产(出售或处置)的终止计量
问题六:在建工程计量(包括立项、项目核算、转固、生产等)
问题七:固定资产与业务的匹配
今天固定资产损失报告,让我们先讨论问题1和2。
03
问题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根据指南:
固定资产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相关税费、运费及杂费、包装费和安装费,以及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和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等间接费用。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支出。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为建造该资产所发生的支出。
修缮后的固定资产按原转入“在建工程”的固定资产价值加上后续修缮、改建过程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支出计算。
对于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我们通过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来验证初始计量的基础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在验证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了解和测试与固定资产采购相关的内部控制,包括采购申请是否得到适当批准,采购价格是否有相应的谈判程序和记录,采购过程和付款是否得到适当批准等;
了解相关内部控制有助于我们判断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基础是否坚实可靠;
检查并验证初始测量的输入依据:
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检查采购合同、发票和付款单据等;
对自建固定资产,通过在建工程、竣工验收证明、竣工结算等核对,核实入账时间是否准确,入账依据是否充分,入账金额是否准确;
检查会计处理的时点和金额,检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点是否满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要求;
检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是否包括所有能够资本化的相关费用,排除“不符合初始计量条件”的金额。
我们也来看看这个案例。
案例一:奥默森
公司是智能装备专业制造商,主要从事智能生产装备及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量产,下游产业包括空调制造、环保新能源等领域。
发行人在空调制造中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换热器生产智能设备和管道处理智能设备。
在其反馈问答中,上述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有关的问题如下:
从报告期来看,2020年12月31日,公司固定资产大幅增加,由3000多万增至2020年9000万多。这一点在问题中也特别指出,主要原因是蜀涌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并入驻。
对于上述问题固定资产损失报告,请回答固定资产的详细构成、取得方法和初始成本确认方法。
我们在这里扩展这个问题,看看公司是如何回应的。
一、公司固定资产结构如下: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由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组成,这表明企业有稳定的经营场所和生产设备。
房屋和建筑物的账面价值普遍高于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因为房屋比设备贵。当然,单价超过千万的高精度进口设备不在少数。
让我们回到采集方法和初始测量。该公司描述了如何按类别获取资产:
公司房屋以自建和外购为主,机器设备以外购和装修为主。
在实践中,房屋以自建和外购的形式存在。大多数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一般以自建形式建厂。直接购买的房屋建筑包括商品房、店面房和已建厂房。
大多数机器和设备都是外包的。虽然部分生产类型是从在建集中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由公司自己建造的,而是将工程相关设备统一转移到固态。其实还是外包的。
在了解了固定资产的取得方法后,公司简要说明了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确认方法:
以上内容比较简单,但在验证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在资产的建造过程中有资本化的利息,可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按照“借款成本”标准计算;
如有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需分析其是否符合资本化要求;
例如,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费用一般计入费用。只有在资产的使用目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资本化;
对于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时点,即能够确认固定资产的时点,应密切关注“预定可使用状态”。
对这7个字的理解要结合实际,结合具体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已经在使用的情况等,不能停留在表面。
如果您有什么要补充的,请留言。这是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04
问题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最重要的是在受益期内计提折旧并按合理方式摊销。
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残值率一经确定,在报告期内尽量不进行变更,以保持会计估计的一致性。
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审查非常关注与同行业的比较,即公司的折旧方法、年限、残值率是否与同行业存在显着差异。
如果相差较大,那么公司可能有“使用折旧政策”调整利润的可能,需要在回复中很难说清楚。
因此,在IPO监管过程中,要做好这个比较,规范比较,使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基本合理,与同行业没有太大区别。
我们也结合案例展开:
案例二:松川仪器
公司多年来专业从事燃气计量仪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为各类燃气表产品,为部分城市燃气运营商客户提供燃气销售管理系统和技术服务。
在其询问中,有关折旧政策的问题如下:
我们主要看第一点,折旧政策与同行业的对比:
一般来说,在标准化过程中,会注意这一点,使发行人的折旧政策(折旧年限和残值率)与同行业没有显着差异。
我们来看案例3:金道科技
金道科技专注于工业车辆变速器行业,主要从事各类叉车等工业车辆变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复核,同样如此,我们来看看:
这不仅强调同行业的比较,还需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析折旧年限和残值率的合理性。
公司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一致。折旧年限如下:
折旧年限与同行业存在一定差异,公司也简要说明,但总体差异不显着。
从以上回复不难发现,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一般为20年,折旧年限较长。
机器设备一般使用5-15年,取决于不同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以明确公司遵循哪些规则来判断合理的折旧年限。
交通工具的折旧年限一般为5年,而办公等其他设备的折旧年限一般为3-5年,使用寿命较短。
目前残值率一般为5%。如果公司残值率为0,或与同行业不同,可能需要说明采用该残值率的原因。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外,还需要注意对折旧费用的审核、折旧和摊销相应项目的合理性判断、核对。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审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根据一组公式,再拉一下,就可以估算出折旧了。
但请不要忘记很重要的一点:公式中使用的参数,包括折旧开始日期、折旧年限和残值率等,需要综合判断其合理性,而不是写什么在公司的账簿上。我们按照这个来拉公式。
这种重新计算意义不大。
我们对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的主体合理性判断和检查并不陌生。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家比较注重核对,对摊销主体的合理性缺乏判断。
例如,闲置机器设备的折旧不适合摊销计入制造费用,而需要计入管理费用。
一般来说,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进行分配,相应的摊销计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大家要注意检查摊销主体的合理性。一方面,采用“直接法”,直接检查设备对应的折旧和摊销是否计入科目,检查是否合理;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间接分析法”,即分析各项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是否有较大波动,或者与其他相关信息是否存在矛盾。
05
总结
对于IPO中固定资产的核销,我们先讲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的折旧和摊销。
稍后我们将继续讨论其他问题。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本系列。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如果您有什么要补充的,请留言。
相关好文章推荐:
将付费收款合并到同一控制下的建议:
340+篇(干货)分类收藏:
获取基本信息: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0-01 08:10:14
2022-09-30 18:10:16
2022-09-30 17:10:06
2022-09-30 09:00:44
2022-09-29 17:10:30
2022-09-29 15:10:15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9-30 15:10:45
2022-09-30 08:10:30
2022-09-27 15:10:29
2022-09-26 15:10:17
2022-09-26 14:10:27
2022-09-26 12:01: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