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母机”工信部:推动工业母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时间:2022-09-07 12:10:28来源:北京商报网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北京商报网的《工信部:推动工业母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工业母机制造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象征。9月6日,工信部举行“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布会。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在答媒体问时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母机行业整体已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行业顶层设计

王卫明在当天的会上介绍,十多年来,工信部以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为引领,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组织开展创新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目前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整体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专项接续,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母机”是什么?简单来讲,工业母机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通常称之为机床,同时也用来生产机床本身。按照用途,机床一般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和木工机床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

从工业母机的产业链来看,其上游主要是基础材料和零部件,其中包括结构件、铸铁、钢铁、数控系统、驱动系统、传动系统等;下游为终端应用领域,涵盖传统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

和第一梯队差在哪

机床下游的大多工业生产设备都有加工精度要求,加工精度越高设备越贵,而工业母机作为生产这些工业生产设备的设备,要求的加工精度更高。尤其随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稳定性等精细化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实现更高的加工精度?业内人士指出,向高端数控化转型是其主要方向,“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工业产品加工的唯一手段”。

事实上,我国机床设备也正逐步从传统普通机床向高档数控机床过渡。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占比达到43.2%,相较2019年37.6%的比例有明显提升,但对比日本来看,其2019年新增机床数控化率已达89.9%,我国机床数控化程度与海外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在核心技术上我国仍面临“卡脖子”问题。具体来看,在上游设计、制造端,在材料、零部件以及经验等方面基础薄弱,难以支撑我国在高端机床领域实现全面自主;在下游应用端,离开了进口原料,高端机床难以发挥效果。仅以材料为例,我国基础材料均质性、切削性能等指标相对国外有较大差距,不仅高端刀具依赖进口,大量下游应用端的高端材料也严重依赖进口。

而受访专家一致提出要着重发展的数控机床,并非普通的工业投资品,高档数控机床及系统,如五轴联动机床,直至现在仍被列在发达国家贸易限制清单,作为战略物资限制。

“设计和技术水平等正是我国工业母机和第一梯队的差距所在。”业内人士强调。

破局“卡脖子”仍是关键

对此,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给出了建议。

“首先应加大基础研究,结合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特征,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的支持机制。其次加强应用研究,针对航空、航天、军工等国家重大需求,探索高端制造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同时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技术难题进行突破。”王鹏道,“最后是形成产业化,培养一批技术先进、世界领先的企业,使其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

此外,作为国策驱动的产业,王鹏认为配套的政策也极为重要。“很多情况下,同等价位的国产数控机床价格高且不一定比国外的好,很多公司更喜欢用国外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机床产学研相关的补贴,另一方面也要有配套的信贷、融资租赁等方法引导国内企业使用国产机床,从需求端拉动研发、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和原创性。”王鹏说道。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没有停下脚步,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25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目标将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存量机床更新周期将至

“一个工业母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约数亿元的资金,预计可以拉动上下游近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极为重要。”业内人士评价道。

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2015-2019年,我国进口的数控机床合计达29914台,进口总额达978亿元。2018年,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有约6%。与德、日、美等主要机床大国相比,我国机床结构仍存在较大优化空间,数控化市场庞大且发展前景广阔。有机构预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预计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5700亿元。

随着下游产业升级对存量机床升级换代的需求提高,民生证券分析指出我国将迎来机床更新潮。存量机床一般使用寿命为十年,工业母机上一轮产量高峰期为2011-2014年,2021年后更新周期将至。根据测算,2022-2024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年均更新量预计约为78.9万台,较2020年44.6万台的产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国内企业在其中的布局也较明显。目前,中国已出现包括海天精工(601882)、创世纪、秦川机床(000837)、国盛智科、亚威股份(002559)、科德数控、浙海德曼在内的十余家主机厂上市公司。其中创世纪以钻攻中心和立式加工为优势产品,秦川机床在车床市场具备优势,海天精工则立足于生产各类加工中心,亚威股份在成形机床市场中占据较强的优势。

工信部在发布会上提出要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后,A股工业母机概念股便出现异动拉升,宇晶股份(002943)涨停,中航高科(600862)、华辰装备等跟涨。

“在政策利好不断的背景下,工业母机行业未来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业内人士称。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陆珊珊

好了,关于工信部:推动工业母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