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珠海”珠海迈向“新星之城”:人均GDP居全国前十 工业投资成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2-10-03 08:10:16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珠海迈向“新星之城”:人均GDP居全国前十 工业投资成发展新引擎》。

珠海,正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珠海落地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旅游中心、创办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首开科技重奖科技人才先例。如今,珠海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广东自由贸易区横琴片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四区”叠加时代,这座城市力争迈入万亿工业强市。

十年来,珠海GDP由2012年的1503.8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81.75亿元,全省排名从第10升至第6位。

为了评价普通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和潜力,21世纪经济研究院提出“新星之城”概念,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外,在全国257个普通地级市中,通过GDP、人口标准,还有城市群、都市圈、省域副中心等战略定位以及人均GDP等标准,筛选出61座新星之城样本城市。珠海人均GDP在61个新星之城样本中位居第四,仅低于无锡、苏州、常州。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随着一系列产业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新兴产业正成为珠海增强产业韧性的重要新动能,珠海有望迈入新的增长阶段,有力支撑澳珠极点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地区加快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珠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珠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1.75亿元,同比增长6.9%。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6.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

尽管珠海经济总量不大,但人均指标不容小觑。2021年珠海人均GDP为15.79万元,排名全国第十位,广东省内仅次于深圳,排名第二。

在发展目标方面,珠海提出力争到2025年,GDP达到6000亿元、常住人口300万,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

2006年,珠海便把“工业强市”写入城市发展战略。当前,珠海提出“产业第一”,各项资源向产业倾斜。

今年4月,珠海产业发展大会计划实施一套政策“组合拳”,大力实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强核赋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

十年来,珠海持续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3035.4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200.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44.8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39.37亿元。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王森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产业升级加快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为经济带来了发展韧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高技术、前瞻性的新兴产业往往具有长期效益,更容易抵抗风险。通过聚焦重点发展的产业上下游精准招商,珠海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抵抗风险能力。

目前,珠海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珠海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珠海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6.30亿元,同比增长7.5%。七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771.63亿元,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7%;全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9.6%、11.1%和10.0%。

破题产业空间不足问题

今年以来,珠海5.0产业新空间密集开工。

据统计,截至9月6日,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项目2022年内计划开工项目45个,实际已开工30个,计划开工建筑面积1005万平方米,实际开工面积724万平方米,计划供地面积398万平方米,实际供地251万平方米。

5.0产业新空间建设热潮的背后,正是珠海对产业强市的渴望。珠海提出,要在今明两年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新空间,以破解产业空间不足的“卡脖子”问题。

这意味着,珠海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思路的转变。不管是招商引资项目,还是增资扩产项目,都需要优质的产业空间来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刘权看来,土地要素对于产业发展极为重要,是保障产业快速落地的关键,尤其是“项目来了就能落地开工”,对吸引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作用巨大。

随着全市标准厂房、5.0产业新空间建设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回稳态势,工业投资保持强劲增势。珠海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2.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3.4%。

在确保高质量完成5.0产业新空间建设目标的同时,为抢抓重点城市产业溢出和产业转移等重要机遇,珠海将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组建驻外招商部门,全面铺开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等地多点开花招商。

今年6-7月,珠海市招商署会同香洲区、金湾区、高新区分别在深圳、东莞、苏州等地举办5.0产业新空间推介会,共签约项目82个,签约总金额364.48亿元。

“虽然珠江东岸的经济比较强,但成本也相对高,珠海相比之下发展空间更大,人口少,空间载体更多,所以这也意味着珠海的机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珠海应把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机遇,进一步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产业链联动发展。

常住人口十年增长56.36%

虽然珠海人口总量小,但从增速上来看,是珠三角城市中名副其实的“黑马”选手。

根据《珠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从2010年到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十年间共增加87.94万人,增长56.36%,年均增加8.79万人,年均增长率4.57%。珠海常住人口十年增长率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

在当下城市间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珠海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得益于此,目前珠海高端人才总量已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据统计,2022年1-8月,珠海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6768人,引进新就业人才42670人。全市人才总量超80万人,其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6.3%,占比位居全省第三位。

在受访专家看来,近年来,珠海人口红利开始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这背后是,珠海通过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以千亿级产业集群汇聚人才、以重大发展平台留住人才。不过亦需留意到,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带来的教育、医疗、环境、交通、城市建设等挑战。

根据珠海市此前的规划,到2035年,珠海常住人口将达到500万,晋升特大城市行列。

珠海应该如何冲刺人口超500万的目标?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2022年多个城市用地供应计划发现,广东不少城市在保障性住房上的加码仍在继续,不少城市的工矿仓储用地占比也在大幅增长,部分城市甚至占比近五成。

“可以明显发现,珠海保障房率在逐步提高。”刘权算了一笔账,2017年以前,珠海保障住房覆盖率约24%;过去五年,珠海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6.6万套,按每套是3.2人口计算的话,覆盖率约28%。而未来五年,珠海提出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不少于8万套,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口增加56万,保障房覆盖率超过45%。

珠海人才配套政策还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从以人才为主视角,转向以产业为主视角。

例如,《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聚焦珠海重点发展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给予支持。同时,在资源投入方面,提出市级人才工程中,重点领域用人主体人才(团队)名额占比不低于90%,这意味着90%以上的人才资金、人才项目将向珠海重点发展产业倾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精准支持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技能人才、青年人才4支产业急需的重点人才队伍。

本地人才供应不足,高端人才引进困难,是珠海现代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刘权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珠海应高标准做好深珠合作示范区规划,做好深中通道连接线建设,高标准谋划深珠通道。同时,结合珠海产业特色积极对接好深圳产业外溢和人才外溢,要抓住深圳人才调整的窗口期,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

(作者:彭敏静 编辑:李博)

好了,关于珠海迈向“新星之城”:人均GDP居全国前十 工业投资成发展新引擎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