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7:10:16来源:中新经纬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中新经纬的《2023年如何提振经济?杨伟民:以扩大居民消费代替投资》。
中新经纬1月12日电 (薛宇飞)进入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开局,宏观政策如何发力,是近段时间市场关注的热点。11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线上出席了“2023中国房地产年度趋势论坛暨CIHAF第二十三届中国住交会”,他在论坛上表示,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民营经济四个问题既是2023年经济增长能否重回合理区间的关键点,也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他首先分析了推动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的措施。杨伟民称,从2001-2020年政府消费比重与居民消费比重的变化看,20年来,政府消费比重提高了4.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比重降低了4.5个百分点。从城市与乡村消费力看,城市居民消费力持续下降。同时,自 2021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逐月下滑。“我们提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等目标,这些目标最终要看居民消费是否能实现增长。也不能笼统地讲最终消费增加多少,要区分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他说。
他称,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居民消费都是需求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当前的需求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收缩。因此,要切实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具体方式上,中国过去实行的是以扩大投资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并不是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的,下一步,应当逐步转变到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的扩大内需政策。
杨伟民表示,消费的背后是分配,需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给居民减轻信贷负担的货币金融政策,比如,降低个人信贷成本,降低居民新购住宅的融资成本,也就是降低房贷利率。同时,要考虑降低存量房贷成本,对受困群体延长房贷还款期。过去,主要是给企业推行减税降费的政策,接下来,也要给居民端减税降费,对受困群体进行一定的转移支付。改革对某些商品的限购政策,让市场决定消费什么、消费多少,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减少限购产品的数量。
他称,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提了很多年,实际进展并不是特别理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以提高全社会总的劳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会增加生产要素的供给。
“我们大概有3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可以提高这3亿人一生的总收入,但如果没有市民化,他们可能在城市工作二十年后就又回到农村,收入会大幅度减少。扩大一生的总收入,肯定能扩大一生总消费,这是扩大居民消费长远的、重大的战略性举措,应该加快推进。”杨伟民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受两个制度的制约,一个身份证制度,依靠改革户籍制度恐怕不会有好的效果,建议身份证按常住地住址登记,不再按照户口所在地住址登记,这样很多人就成了城市人口,与户籍没有了关系。二是住房制度。住房制度决定发展模式,比如,目前推行的只面向本市户籍人口购房的制度性安排,该制度安排是不适应当前城镇化趋势的,需要进行改变。
就房地产业发展而言,杨伟民认为,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均大幅下滑,到目前为止,出台的改善政策还没有起到促进房地产需求恢复的效果。由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大、关联性高,房地产业是2023年经济增长保持合理区间的关键点。
他指出,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三者相互支撑,依靠三角循环拉动了经济增长。随着人口增长放缓、城乡与区域分布改变,加上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风险敞口增多,过去的增长格局与发展模式需要变革。同时,要改革的,还包括前述的住房制度。
他接着分析,重建住房制度与重塑房地产发展模式,需要分析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趋势就是居民住宅是否达到了峰值。目前看,中国的住宅存在农村、中小城市过剩,特大、超大城市供给不足的问题,从区域看,则是中西部和北方的某些区域可能过剩,东部和南方某些区域供给可能不足。中国人口基数非常大,有3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他觉得,住宅的供需峰值可能还没有到。
杨伟民表示,就住宅而言,未来不会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但也不会不增长,因此,现在还不能把房地产业当中的住宅产业按照达到峰值的产业那样进行规划。中国需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他说:“新的住房制度必须面向所有租房和购房人口,比如,既要面向现有的城镇户籍人口,也要面向3亿左右的流动人口,解决这些人口的住有所居的问题。”
据悉,以“相信的力量:进化及重构”为主题的“2023中国房地产年度趋势论坛暨CIHAF第二十三届中国住交会”1月11日在北京举行,其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主办,主要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道及行业发展新模式。(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薛宇飞:[email protected])(中新经纬APP)
好了,关于2023年如何提振经济?杨伟民:以扩大居民消费代替投资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1-12 13:10:03
2023-01-12 11:10:03
2023-01-12 08:10:06
2023-01-11 15:10:03
2023-01-10 17:10:04
2023-01-10 15:10:17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1-12 15:10:19
2023-01-12 08:10:19
2023-01-09 15:10:15
2023-01-04 15:10:15
2023-01-03 18:10:18
2023-01-03 08:10: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