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7-20 09:01:51来源:网络整理

近日,工信部印发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方案》相关内容解释如下:

一、《规划》的背景是什么?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着力突破重点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做大,提高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综合竞争力实现新飞跃。一是规模经济快速增长。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4.28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16万亿元,年均增长13.8%,在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已从2015年的28%提高到2020年的40%。二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 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部分新兴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首个开源基金会成立,一批有影响力的开源项目加速孵化。三是增强骨干企业实力。前100强企业营收占行业比重超过25%,10家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2家企业跻身全球市值前十。四是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全国268个软件园区贡献了超过75%的软件业务收入,中国13个软件名城占77.5%。五是融合应用日益深化。软件加速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软件信息服务消费占信息消费比重超过5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软件创新应用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系统谋划,着力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新的发展格局。

二、“计划”是如何编制的?一般的考虑是什么?

2020年4月,组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成立编写组,启动《方案》的编写工作。在系统梳理和总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写组开展了产业规模估算、软件产业链供应链分析等专题研究。进行调研研讨,听取十余家软件园、30余家重点企业、院士专家的意见,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形成《规划》初稿。从 2021 年 4 月起,认真学习吸收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等要求,征求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有关部门,16个有关部门部内局和相关部门37个。经过认真研究,我们采纳了各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采纳了合理的建议,并加以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部内有关司局16个,有关司局37个。经过认真研究,我们采纳了各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采纳了合理的建议,并加以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部内有关司局16个,有关司局37个。经过认真研究,我们采纳了各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采纳了合理的建议,并加以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

《规划》在充分对接和继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针对性、系统性和协同思维破解我国当前的软件行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起点和终点、系统布局、突出应用、统筹推进,充分考虑与现行政策的协调,明确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产业发展。未来五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三、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立足新发展。现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遵循“创新驱动、价值导向、重点突破、协同推进、应用牵引、生态优化、安全可控”的原则,开放合作”,推动高新技术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强化国家重大软件项目引领作用,补短板,长板,提升重点软件供给能力,加快繁荣开源生态.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应用牵引、整机驱动、生态培育,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工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领域,持续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全面支持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三、当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方案》做了哪些任务部署?

“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产业链供应链易碎,存在破裂风险,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中低端。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三是软件与各领域集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的软件化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数字化发展进程。第四,产业生态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企业小而散,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发展环境仍有待改善,“重硬轻软”现象依然严重,软件价值失衡仍未得到根本扭转,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知识产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方案》共包括五个部分,设置“585”任务措施,即5项主要任务、8项专项行动、5项保障措施。其中:围绕软件产业链、产业基础、创新能力、需求牵引、产业生态部署等5项主要工作。一是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以软件产业链为重点,加快“补短板、长板、优服务”,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二是提高产业基础保障水平。着力夯实共性技术、基础资源库、基础零部件等产业发展基础,强化质量标准、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等基础保障能力,推动先进产业基础建设。三是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着力加强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做强做大创新载体,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创新活力,加快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系统。四是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鼓励重点领域率先开展重点产品应用试点,推动软件与生产、流通、流通、消费等环节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需求驱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发展。五是完善协同共享的产业生态。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繁荣开源生态,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多元化、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为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方案》设立重点基础软件补短板、新兴平台软件锻造长板、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示范、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软件定义”创新应用培育和工业技术软件。软件产业推进、开源生态培育、高水平聚合8项专项行动,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加强安全服务5项保障保障,深化国际开放合作。

四、《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目标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挖掘与中高速增长相匹配的结构性潜力,加快促进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化。因此,《规划》采取量化目标和质化目标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着眼于先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出“四个新”发展目标。到 2025 年:

一是产业基础实现新升级。基础零部件供应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制定重点领域国家标准125项。知识产权服务、工程、质量管理、价值保障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完备。

二是产业链迈上新台阶。产业链短板短板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产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形成具有生态影响力的新兴软件产品。到2025年,产业APP数量突破100万个,长板优势不断巩固,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三是生态栽培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领先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设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设20个中国著名软件园区,进一步完善软件市场化定价机制,全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四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增长潜力得到有效释放,发展质量显着提高。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_工信部 产业 发展 规划_传感与检测技术高等院校信息与电子技术类规划教材

五、《方案》提出了哪些促进软件产业链升级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提出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聚焦软件产业链,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稳住上游,巩固产业链上游基础软件开发环境、工具等实力。二是向中游发起冲击,提升产业链中游软件水平,如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三是优化下游,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

为推动软件产业链升级,《规划》部署了六项具体任务,即凝聚攻坚基础软件、重点突破产业软件、协同攻关重点应用软件、前瞻性布局新兴平台软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嵌入式软件,优化信息技术。服务,加快“补短板、锻长板、优服务”,全面提升软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六、《规划》将“提升软件价值保障能力”作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什么强调要推动“软件价值提升”?

软件以可编程的方式为物理资源和系统提供更灵活的使用和应用价值。如果把硬件比作躯干,那么软件就是赋予硬件产品赋能、赋能、赋能的“灵魂”。目前,软件的价值在我国产业发展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软件市场价格长期受到压制,严重影响了软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约了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行业。

因此,《规划》将提升软件价值作为提升产业基础安全水平的重要方向,提出了“支持提升软件价值”的重点任务。价格监管,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将进一步凸显软件的价值取向。

七、《规划》提出的“深化软件定义”重点任务有哪些考虑?

“软件定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征和新标志,已成为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软件定义”扩展了产品的功能,改变了产品价值创造的模式,赋予了企业新的能力。它已成为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转变、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充分释放“软件定义”的创新活力和动力,《规划》部署了“深化软件定义”任务,设立了“培育软件定义创新应用”专项行动。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构建“软件定义”技术体系。大力支持“软件定义”和泛在操作系统平台的理论技术研究,加强政产学研对接,构建“软件定义”核心技术体系。二是培育“软件定义”创新应用生态系统。为电子消费等典型行业建立“软件定义”解决方案,

八、《方案》中促进软件应用、激发数字化发展需求的重点举措有哪些?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生产力为标志的新发展阶段,软件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融合发展软件有效赋能、赋能、智能化,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整合设备、网络、控制、数据、应用等安全保障,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为数字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规划》遵循“应用牵引、整机驱动、生态培育”的产业发展规律,在“激发数字化发展新需求”方面,部署全面推进重大应用,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发展,服务信息消费。扩大升级四项举措,推动软件与生产、流通、流通、消费深度融合,鼓励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进一步推动重点软件产品应用,加快数字化发展,促进需求拉动供给和供给创造 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

传感与检测技术高等院校信息与电子技术类规划教材_工信部 产业 发展 规划_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九、我国软件企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方案》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任务是什么?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软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重点企业加速成长。2020年百强企业营收占全行业25%以上,10家营收超千亿元,2家企业跻身全球市值前十。二是名企名品脱颖而出。华为进入全球最佳品牌100强行列,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全球市值前30的互联网企业中,中国企业占10家;金山办公'

《规划》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与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相结合,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做强做大重点企业。鼓励大型工业企业和重点行业企业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专业化、系统化整合。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鼓励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环境和科研基础设施,促进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三是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支持中小软件企业深耕特定行业和领域,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四是促进产业高效集聚发展。提升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质量,高质量打造中国软件名园,紧跟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部委、省市协调,

十、《方案》对培育和拓展国内开源生态有何部署?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开源模式,可以凝聚众生的智慧和力量,加速软件迭代升级,促进生产和应用的协同创新,促进产业生态的完善。已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领先模式。可以说“软件定义未来世界,开源决定软件未来”。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重要贡献者,参与国际开源社区协作的开发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企业“拥抱”开源的趋势明显,近90%的企业使用开源技术。国内开源基金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Openharmony”等一批优秀的本土开源项目正在孵化。但总体而言,国内开源生态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发展基础薄弱、底层技术把控不足、开源文化氛围薄弱、政策扶持力度等制约因素。

《规划》突出开源在推动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赋能数字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繁荣国内开源生态”的重点任务,设立了“一带一路”专项行动“开源生态培育”,统筹推进高水平基金会建设。打造优秀开源项目,深化开源技术应用,夯实开源基础设施,普及开源文化,完善开源治理机制和治理规则,加强开源国际合作,推动形成以开源软件为特色的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公共研究、公共使用和公共创作。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