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2 08:10:17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广佛同城化更进一步:广州“大脑”助佛山产业链升级》。
在广佛之间,像尹以安、章争荣一样上演“双城记”的人才并不在少数,像汤姆逊、樱奥厨具一样受益于广佛两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企业更多。
作为两个万亿GDP城市,广州与佛山正迎来新一轮深度合作的契机。
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华南师范大学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尹以安都要从广州往佛山跑。她牵头解决的LED半导体相关技术,预计将在位于佛山的广东汤姆逊厨卫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大健康产品上应用。
与此同时,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先进成形工艺与装备技术团队负责人、教授章争荣带领的技术团队,也在与同样位于佛山的广东樱奥厨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庆军,探讨下一个合作项目的内容。
在广佛之间,像尹以安、章争荣一样上演“双城记”的人才并不在少数,像汤姆逊、樱奥厨具一样受益于广佛两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企业更多。
今年8月16日发布的《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广佛将以城市功能对接耦合为核心,链接各大交通枢纽和发展平台,推动城镇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一区、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而从双链融合的角度,则提出推动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8月26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创新全域同城化体制机制。
这意味着,两地的经济、产业、人才的同城化更进一步。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进入关键期。作为全国同城化建设的标杆,在新发展逻辑下,广佛之间会如何上演新的同城故事?
“广州大脑”+“佛山制造”
广州、佛山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20公里,接壤地段长达197公里。
从2009年签署同城化框架协议至今,这两个万亿GDP城市,从民间往来到官方合作,从相互试探走向双向奔赴,从同城走向全域同城,再到均纳入广州都市圈,两地之间日益去边界化、发展要素流通更顺畅,逐步在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环境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加速同城化。
《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广佛两市间出行量174万人次,占湾区城市间出行总量的26%,远高于深圳与东莞20%、珠海与中山7%。
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地铁,广佛地铁的日均客流量早在2019年就突破了50万人次,一年内有将近2亿人次互访。
而广佛同城化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总体GDP达到5万亿。
在产业和人才合作上,《规划》提出,两地将共建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打造更利于广佛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创新廊道和生态圈层;探索设立广佛科技合作专区,支持自贸区、全创区和自创区等先行先试政策在合作专区落地实施。
同时,广佛两地将共建“广佛制造业人才走廊”,推动成立制造业人才创新联盟,互认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将佛山市有关高层次人才标准纳入广州市人才绿卡申领条件。
这将带来广州与佛山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的进一步加深。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双链融合”主要有产学研合作、项目孵化、揭榜挂帅和联盟四种实施路径,“广州大脑”+“佛山制造”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广佛两地“双链融合”的主要方式。
以樱奥厨具为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樱奥厨具是国内专业生产不锈钢水槽和不锈钢水龙头的大型厂商之一。但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该公司的新产品从开料到生产基本都是靠技术工人的经验操作。
引入广东工业大学的软件后,整个开发周期从原来的3-4个月缩减到了45-50天,材料利用率提高了15%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值,每个月可以节约约150万元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技术工人得以重塑理论体系、思维模式,为下一步的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广佛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另一个观察“窗口”,是2018年落户在佛山顺德的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其通过“科学家+企业家+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模式,汇聚产业、企业、机构、政府等多方力量和资源参与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在园企业数量超过60家,绝大多数来自华南理工大学。
“佛山要打造制造业高地,广州要打造制造业强市,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双方未来可以在产业集群、双链融合上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则提出,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做出规划引导,主要还是通过市场的机制推动。“广佛两个城市地理非常接近,企业之间、企业和人才怎样合作,更多的要依靠市场的机制,根据自身优势自愿合作。”
根据统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以及广东工业大学等多个广州的高校研究团队均先后进入佛山。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40多家成果转化平台,则为产业与人才的互动搭建起桥梁,并最终促成双方的“联姻”。
“双链”融合尚需补短板
时间显示,“广佛同城”首次出现在政府公文中,是在2008年12月份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推动下,广佛同城化正在步步深入。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广佛地区将打造成充满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城市群重要极点和城市间高质量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
8月26日发布的《意见》则明确提出:支持广州与佛山携手打造广州都市圈。高标准规划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创新全域同城化体制机制,重点推动在教育、医疗、就业、生态等领域实现高水平同城化。
这些政策全部指向同一个方向:广佛合作将走向更深处。事实上,目前广佛的同城化还有短板要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广佛两地先后完成了交通互联、城市互通、产业互融的进阶,但就产业互融环节,还存在着覆盖面广而行业集聚度不够、问题以单一企业为主而共性问题关注度少、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经理人队伍不够且专业性有待加强等薄弱环节。
这几乎也是国内所有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痛点。目前,产业发展正从重视单一产品制造和技术突破,逐步向重视系统集成、生态营造、集群建设、产业链升级、自主可控转变,而这对于人才、产业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中小企业云集的佛山来说,如何通过“广州大脑”来提质增效,并进行产业链升级,是很多企业考虑的重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除了典型如“产学研”外,从去年开始,“揭榜挂帅”也成为广佛间“双链融合”的一个尝试。仅在去年,佛山就列出8大应用领域66个技术方向,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协同攻关,征集企业各类技术需求32项。
“不一定是广州研发,佛山制造,产业在佛山研发、广州制造也可以。政府需要做的是把交通打通,建立好公共服务共享、环境共同治理的基础。”胡刚表示。
李志坚则提出,考虑到广州跟佛山的边界长,可以选择部分区域,共建合作园区,跨行政边界探索园区等载体共建,打破体制机制的壁垒。通过一体化建设相互赋能,做大做强价值链。
另外,在广佛两市探索双链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企业领导主体也是业内探讨的一个话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佛山集聚起一批民营科技高成长性企业,分布在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机器人、新材料、氢能、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但缺乏龙头企业的短板明显。
在引导企业主体进行对接方面,长三角城市的打法是:在各地“链长制”改革基础上,推动跨区域的“链长合作”和“链主合作”,突破产业链协调的行政边界限制,建立跨区域产业链对接合作的平台载体、要素投入、政策配套等。而这或可以为广佛两地所借鉴。
(作者:吴蓉,梁施婷 编辑:陈洁)
好了,关于广佛同城化更进一步:广州“大脑”助佛山产业链升级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09-11 11:01:38
2022-09-10 16:10:04
2022-09-10 12:03:32
2022-09-09 18:10:05
2022-09-09 17:10:03
2022-09-09 15:10:08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9-11 11:02:54
2022-09-10 10:02:14
2022-09-10 08:10:19
2022-09-09 14:01:15
2022-09-09 11:10:27
2022-09-09 10:10: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