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1 08:10:55来源:新京报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新京报的《10月新增信贷6152亿元 逆周期调节政策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
央行11月10日发布10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少增2110亿元。同时,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前期多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对信用形成一定支撑。但在总体需求依然偏弱的情况下,预计未来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新增信贷超季节性回落 企业贷款成重要支撑
10月份信贷情况分部门来看,企业贷款仍为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同比增加152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盘活以及剩余额度基建资本金投放带动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融资继续跟进;同时9月末起各大行加快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10月银行负债端继续新增1543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均带动对公中长期贷款维持较高景气度。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亦表示,10月份企业信贷需求延续扩张,主要是国内积极落实助企纾困、稳投资、扩内需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支持力度,提振企业信贷需求,宽信用政策效果显现。
不过,尽管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出现多增,但10月份总体新增信贷出现了季节性的下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外,主要源于居民贷款整体偏弱。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同比大幅减少4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同比减少3889亿元。
“10月多地疫情反复,消费类信用活动景气度低迷,非制造业PMI服务活动分项数值继续录得荣枯线之下,带动居民短贷走低。”温彬指出,9月底多项房地产刺激政策集中出台,以降低购房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但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仍浓,10月地产销售旺季不旺,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显现;叠加按揭早偿率持续提升,使得居民中长贷同比继续维持少增。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整体上看,10月为传统信贷小月,贷款增量环比回落符合季节性规律,但回落幅度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拖累贷款余额增速再度拐头向下,加之票据冲量抬头带来的信贷结构边际恶化,折射出当月贷款需求转弱。背后的关键梗阻仍为地产下行和疫情波动,这也是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
社融新增9079亿元 委托贷款成增长主力
央行11月10日还发布了《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分项数据来看,10月份仅委托贷款增加470亿元,同比多增643亿元。其余分项均出现了同比减少的情况。但信托贷款减少61亿元,同比少减1000亿元。
而10月份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24亿元,同比多减6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157亿元,同比多减12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325亿元,同比多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33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少58亿元。
“表内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是10月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信托和委托贷款仍为重要支撑。”温彬表示,10月专项债发行较多,但国债到期量较大,叠加专项债发行节奏错位影响,全月政府债净融资额同比少增3376亿元。而在高基数效应和内生融资需求偏弱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
王青认为,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三项拖累,10月社融同比超预期少增。整体上看,10月社融同比大幅少增,主要受贷款和政府债券两项拖累,其中政府债券融资萎缩与国债到期节奏有关,显示地产延续低迷、疫情等因素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有明显扰动。
M2同比增长11.8% 货币环境继续保持宽松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M2同比增速依然维持较高水平,虽然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国内货币环境继续保持宽松。
温彬认为,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和加快推动下,对公信贷投放和非标融资维持一定景气度,有助于拉动M2增速;另一方面,在缴税大月以及5000亿元专项债发行等影响下,10月财政存款增加1.14万亿元,对基础货币形成回笼效应,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10月M2增速环比小幅回落。
不过,10月末M2同比增速已连续两个月放缓。王青认为,这主要是当月贷款投放规模偏低,加之财政退税对M2增速的推动效应消退所致,并不代表宽信用进程逆转。
此外,央行数据显示,狭义货币(M1)余额66.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认为,M1同比有所回落,主要受房地产销售低迷拖累。
王青表示,10月M2与M1增速差在偏高的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表明在财政金融政策充分发力,广义货币供应量高增局面下,整体而言企业、居民手里并不缺钱,但受房地产低迷、疫情波动影响,实体经济活跃度不足,宽信用向稳增长传导不顺畅。
消费和房地产信贷表现偏弱 不排除后续货币政策适度加力
周茂华认为,整体看10月新增信贷、社融季节性回落,主要拖累来自居民端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融资大幅下滑。主要是国内局部散发疫情等短期因素干扰、房地产低迷表现,以及10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收官等因素影响。
“从政策角度看,结合此前出台的通胀、PMI数据看,国内经济主要矛盾还是在于内需不足,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仍受抑制;国内稳内需政策仍需要适度发力,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平衡。但目前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格局,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周茂华预计,后续货币政策需要与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统筹防疫与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总量保持合理适度,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应对复杂多变环境。不排除后续货币政策适度加力,以支持内需恢复。
温彬亦认为,在内需仍偏弱和外需加快回落下,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修复扩张,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此外,王青预计,下一步宏观政策的重点将是在有效控制疫情波动的同时,着力促消费、扩投资,特别是要尽快推动房地产行业企稳回暖,提升企业经营、投资活跃度,把宽信用效应充分释放出来,在供需两端畅通宏观经济大循环。
“展望未来,在季末透支效应退去、财政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带动下,11月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将恢复上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是主要增长点,这也是当前宽信用的主要发力点。”王青预计,年底前宽信用将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发力和商业银行贷款多增。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好了,关于10月新增信贷6152亿元 逆周期调节政策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11-10 15:10:16
2022-11-10 09:10:03
2022-11-10 08:10:03
2022-11-09 17:10:03
2022-11-09 15:10:03
2022-11-09 14:10:02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11-11 08:10:37
2022-11-10 08:10:27
2022-11-09 15:10:22
2022-11-09 11:10:26
2022-11-09 08:10:20
2022-11-08 08:10: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