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09:10:04来源:北京商报网
今天,财经视野小溪给大家讲讲来自北京商报网的《【西街观察】5%和1200万》。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
关于稳增长和保就业,这两个数字格外引人关注。5%左右的目标,低于去年设定的目标,而1200万人的就业目标,则高于2022年1100万的目标。
如此“一低一高”不难看出,疫后经复苏的大背景下,就业和民生相关指标被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GDP并非不重要。按照传统惯例,年初设定的GDP目标往往是全年经济运行的“锚”。经济增速目标也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GDP导向之下,拉动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倾向于大规模投资,货币政策跟进提供“燃料”,各地方政府也会铆足劲扩投资找项目。
若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钱则很可能用另一套花法。比如,在基建等大项投资和稳企业、保就业之间,项目不再优先,助企惠民政策更进一步。让资金直达基层,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
即使搞基建投资,在评估轻重缓急时,也会更注重项目对就业的支撑和对中小企业的帮扶。简而言之,数字增长不再是重中之重。
疫情冲击过后的稳增长,更需要“质”的保障,以就业和民生为“锚”,才能引导各级政府着力保民生、救企业。
这些年,财政收支承压,各级政府真正过紧日子,意味着每一笔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把省下来的钱兑现为企业和百姓真切的获得感。
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扩就业和保民生两条线清晰可见。老龄化社会走向纵深,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高校就业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夹击下形势严峻,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增长。与此同时,面对发展的不确定性,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遇到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
扩就业与稳企业紧密相连,稳企业才能保住就业需求;扩就业,才能让居民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多,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良性循环。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是让老百姓(603883)的生活加速重回轨道、蒸蒸日上。
5%背后是用合理的经济增速,客观向前,为改革预留更多时间、创造更多空间,为企业制定更多纾困政策,为个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激发有收入支撑的消费。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所迸发出的韧性、活力、潜力,无不来自于各领域改革的层层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能如鱼得水,每个人在自身岗位上奋斗不息发光发热。
多了“100万”的就业目标,是保民生之基,创财富之源。让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有效分工协作,政府更加积极有为,市场经济大有可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好了,关于【西街观察】5%和1200万就介绍到这。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3-03-06 09:10:01
2023-03-04 10:10:14
2023-03-03 10:10:13
2023-03-03 08:10:49
2023-03-03 08:10:15
2023-03-02 12:10:39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3-03-06 08:10:28
2023-03-03 18:10:28
2023-03-03 11:10:33
2023-03-02 12:10:29
2023-03-01 08:10:16
2023-02-28 18:10: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