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09:01:14来源:网络整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印度的经济问题,并对印度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展望。
印度背景
印度的工业和经济发展
印度经济分析
印度经济展望
1、印度背景
国家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 13 亿,海岸线长达 5,560 公里。主要民族是印度斯坦,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72%的人口在农村地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耕地,占地约1.6亿公顷。印度的粮食产量约为中国的一半。
西方民主
自 1947 年独立以来,印度一直沿用英国留下的西方民主制度。印度的政治制度允许各方各抒己见,各抒己见,但没有有效的利益和观点融合。印度的经济发展。西方政治理论普遍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有效遏制腐败,但在印度等实行西方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腐败依然十分严重。政客用钱直接或间接收买选票,贿赂黑社会,使贫民窟成为腐败政客的稳定选票基地。三合会还勾结政客搞贩毒,不仅贿赂了很多政府官员、很多非政府组织,还控制了选票。
种姓制度与女性地位
虽然印度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印度人民的意识、信仰和生活方式仍然根深蒂固,使得印度社会仍然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社会之一,而种姓制度本身就是印度教的一部分教义,印度民主制度不能推动任何实质性的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也不能突破上层种姓对这种改革的阻挠和阻力。即使随着具有印度特色的民主制度的演进,民粹政治与种姓制度相结合的趋势愈演愈烈,进一步恶化了印度民主的质量。
印度的政治制度无法促进女性真正的解放印度的经济状态是低增长,也无法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这使得女性的地位远低于男性。女性文盲率远高于男性,就业率远低于男性。
土地问题
印度无力推动真正的土地改革。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希望推动土地改革,但他所依赖的国大党代表着控制印度土地资源的高种姓地主阶级。最后,我们不得不妥协,把土改的任务交给州一级的政府和议会,但在州一级,议会一直被大地主阶级控制。印度各级议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主代表,任何真正的土地改革方案都难以在议会获得通过。此外,英国在印度留下了包括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在内的法律制度,这也使得土地改革更加难以实施。正因为如此,印度有大量无地农民,占印度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 .
宗教反对
印度是一个世俗国家。但宗教对其政治有重大影响,印度 82% 的人口信奉印度教,12% 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派冲突仍然是最严重的。
2、印度的工业和经济发展
行业
印度的支柱产业是服务业、工业和农业。印度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占GDP的一半以上,工业占GDP的近三分之一,农业占15%左右。
1947年至1990年,印度实行官僚计划经济体制,但从未放弃私营经济,整体经济增长缓慢。 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增速明显加快,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医药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但这些行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远少于制造业。
经济发展
2018 年,印度的 GDP 总额为 2.7 万亿美元,约为中国的五分之一,人均 GDP 为 2,030 美元。
过去十年,印度经济经历了较高的增长,平均GDP增长率为7%。但2019年,受美联储加息等国际形势影响,以及印度国内各种问题的困扰,印度经济出现了较大的下滑,2019年三季度GDP增速一度回落到 4.5%。
截至2018年底,印度公共债务达到1.19万亿美元,而印度外汇储备约为40.1美元7.76亿美元。仅2017年一年,外债利息支出就占印度财政收入的26%。
3、印度经济分析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
我们知道,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从农业到工业化的现代化和转型过程中,首要问题是资本积累问题。工业化是资本不断增加并逐渐排斥劳动力的过程。对内,剩余劳动力需要从农业中提取,对外则依赖外资,导致高负债和对外资的依赖。但是,现代发展中国家不能像过去发达国家那样对资本进行殖民和掠夺,资本积累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印度的耕地占世界耕地的10%,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是一个自然界的粮仓。可以说,农业禀赋极高。然而,与耕地资源不那么丰富的中国相比,印度的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印度长期没有土地供底层农民使用,种姓制度导致高种姓的官员得不到热衷于解决底层和低种姓人民的苦难,并不能有效消除贫困。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甚至大部分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印度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不能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更高的劳动力剩余。
从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来看
印度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印度人口中位数为 28 岁,比中国的 37 岁要年轻。但是,教育水平不容乐观。 2010年,印度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4年,中国为7.5年。同时,中国女性识字率达99%,印度不到一半。
印度人均收入低、人口多、劳动力充足,有利于印度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较低,降低了劳动效率,女性地位低,学历低,学历低,无法充分发挥女性的才能。
从交易成本来看
印度的基础设施很差。今年虽然大城市面貌有所改善,但整体面貌变化不大,尤其是老城区的大型棚户区。另一方面,印度政府部门效率低下且腐败。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效率低下,无法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政府职能角度看
稳定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维护有效市场、激发经济活力,考验着政府的治理水平。印度遵循西方民主制度。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例子来看,西方民主制度往往导致社会分裂、矛盾激化、党政不断、腐败加剧,严重消耗政府管理水平。如果没有强大的政府,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经济危机和市场失灵面前陷入社会动荡,引发社会变革,滑入经济停滞的深渊。
因此,在西方民主体制下,印度选出了愿意推动改革、发展经济的总理莫迪。这是印度人民的福气。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西方的选举政治体制、僵化的既得利益集团和内部冲突将成为印度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大障碍和不确定因素。
从国际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的视角
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衰落、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印度作为全球化的一员,必然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冲击和影响。印度的高额债务和疲软的外汇储备使其难以有效应对危机和外资做空风险。面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最终被危机传递和支撑的底层民众,无法承受土地分配不均、自给不足造成的损失,可能导致危机硬着陆,使印度陷入失业、通货膨胀和债务的陷阱。无法自拔。
在全球化背景下,印度最大的机遇在于中国的崛起。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体,中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人均GDP,必然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从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由于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将一些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已成为必然趋势。和非洲。印度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充裕的国家,能否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将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印度政府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条件,降低交易成本,将是重中之重。
莫迪经济学
值得一提的是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领导下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面对印度复杂的国内形势和根深蒂固的制度弊端,2014年人民党获胜后,莫迪实施了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除了“印度制造”、废钞令、商品和服务税(GST)改革 莫迪还成立了“转型委员会”以取代国家计委,并以“三年行动计划”、“七年战略规划”和“十五年远景文件”取代原来的五年计划。莫迪的这些改革,是他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调控的举措,客观上加强了印度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使印度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经济改革,摆脱原有体制造成的内讧和消费。
在过渡委员会的许多战略方向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的影子。例如,在转型委员会新发布的《2017-18至2019-20三年行动计划》中,沿海经济区就是印度学习中国经验的集中体现。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措施。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印度政府致力于完善政府职能印度的经济状态是低增长,提高政府效率,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印度的经济潜力不容小觑。然而,莫迪的一系列改革并不能触及印度最根本的制度问题。经济快速增长时,莫迪可以连任,但一旦经济遇到瓶颈,增长放缓,他的执政就会受到威胁,经济改革的连续性也会受到影响。会受到影响。 2019年初,莫迪政府出台改革措施,修订《工会法》,试图赋予私营业主更多就业自主权,并将部分公共部门私有化,以增强经济活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举引发全国近2亿人大罢工,莫迪陷入舆论漩涡。
4、印度经济展望
通过对印度问题和发展方方面面的分析,可以预测,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和印度当前经济的低起点,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5 %-7% 会在以后维持一段时间。增长率在意料之中,但即使是这样的增长率也对印度政府的部门效率和治理提出了挑战。一旦发生危机,印度社会的动荡和失业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将把印度推向另一个极端。
许多人将印度与中国进行比较。从自身禀赋和发展优势来看,中国40年平均增长9%,将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实现的经济奇迹。由于种种原因,如果印度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掣肘,在体制上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改革,在经济高速增长一段时间后,将逐渐变得平庸,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客观地说,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苦的印度人民所期待的幸福生活还远未到来。
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2022-07-17 13:00:32
2022-07-17 12:00:14
2022-07-17 10:02:51
2022-07-17 09:02:48
2022-07-17 09:02:06
2022-07-16 12:07:29
热点排行
精彩文章
2022-07-17 13:00:39
2022-07-17 13:00:24
2022-07-17 12:01:07
2022-07-17 11:02:30
2022-07-14 11:08:26
2022-07-14 11:07:29
热门推荐